本田向新领域发起挑战 将打造飞机/机器人/火箭

日期:2021/10/5     来源:太平洋汽车网     已阅读:1497 次   返回 关闭  打印


  实现向所有人提供“拓展生活可能性的喜悦”的 2030 年愿景,本田基于现有的核心技术在全新领域里进行的挑战,将在未来6年内投入5兆日圆 (约2899亿人民币)金额推进的新领域技术的研发内容,以旗下核心技术扩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eVTOL)、机器人,以及航天应用领域发展。
要点速读
电动飞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将有助于解决都市内繁忙交通问题,同时除了通过纯电驱动对应数十公里内的飞行接驳距离,更可通过结合现有燃气驱动方式增加飞行距离,在可实现更长飞行距离情况下,甚至可以衍生更多商业应用模式。
  机器人分身:在机器人应用发展方面,本田计划在过去投入机器人技术发展基础上,加上可让机器人成为人类「分身」的想法,其中包含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让操作者能通过远程遥控方式操作机器人,并且通过虚拟现实方式获取远程环境数据,进而能更准确操作机器人进行危险任务,或是进行远程救助。
  在月球表面的挑战循环可再生能源系统和遥控机器人的技术应用
  运用了核心技术的可重复使用小型火箭
  承担 Honda 研发工作的本田技术研究所在研究环境和安全的先进技术之 外,正在积极推进多项独创性技术的研发,通过这些技术,把移动的可能性扩展到“三维领域”及不受时间空间束缚的“四维领域”,甚至能扩展到宇宙,这将为人们的时间和空间带来全新价值。
  上述研发工作的展开,正是源于 Honda 长年积累的核心技术,如燃烧、电动、控制和机器人技术,综合运用这些技术优势,在新领域为实现拓展人类生活可能性的喜悦而进行挑战。
  电动垂直起降飞机
  将空中移动带至身边的“Honda eVTOL”
  △“Honda eVTOL”融合运用了电动化以及燃气轮机技术
  △通过技术融合,提高续航距离,以应对未来预期不断扩大的城际移动市场
  △以“Honda eVTOL”为核心,与地面移动相结合,打造全新移动生态系统  
  本田通过独创的 HondaJet 实现了空中移动,为使其更加普及,将运用多种核心技术研发 eVTOL(electrical 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 不仅具有电动化技术带来的环境友好性,而且以简单结构实现分散化推进,具有与民航客机相同的安 全性,并且因为旋翼直径相对较小,即使在市内起飞和降落也不会产生噪音,静谧性优势明显,该项研发竞争日趋激烈。而另一方面,全电动 eVTOL 受限于电池容量,存在续航距离的问题,其现实的运行范围仅限于城市内移动。
  为实现更长的续航距离和更便捷的城际移动,Honda 正致力于运用电动化技术加持的燃气轮机的混合动力技术研发“Honda eVTOL”,目标是实现未来预期不断扩大的城际移动市场。“Honda eVTOL”在电动化技术之外,还运用了 Honda 在燃烧、空气动力学和控制技术等各个领域积累的技术。
  此外,Honda 将以“Honda eVTOL”为核心,打造与地面移动相结合的全新移动生态系统,创造新的出行体验。     
  分身机器人
  将虚拟移动变为可能的“Honda Avatar Robot”
  △“Honda Avatar Robot”以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虚拟自我能力扩张为目标
  △配备了机器人技术衍生的多指机械手以及独特的 AI 支持远程操控功能
  △以 2030 年代实用化为目标,力争在 2023 年内开始技术验证  
  本田为了不断拓展人类的可能性、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自由且丰富多姿,一直致力于包括 ASIMO 在内的机器人技术的研发。面向下一个时代,本田正在推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虚拟拓展自我能力的“Honda Avatar Robot”分身机器人的实用化开发。
  作为人的分身,Avatar Robot 最大的优点是,即使本人不在现场也能完成工作和体验,比如通过远程操控完成几乎和实际感受一样的物体的操作使用等等。实现这种分身机器人的核心是源于 Honda 机器人优势技术的多指机械手以及独特的 AI 支持远程控制功能。通过机械手,可以灵活操作人类制造的工具,同时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能以更直观的操作快速准确地完成复杂的作业。
  本田的多指机械手已经实现了“与人手类似”的功能,不仅具备拿捏小物品的细致、同时拥有打开硬盖的力量,解决了多年以来机器人研发一直存在的课题。同时,为使机械手的动作更加连续、顺畅的抓握,并能用细微的力量控制进行工具操作,本田正在不断优化 Honda 独有的 AI 支持远程控制功能。
  目前,Honda 在推进硬件小型化的同时,着力于进一步提高“抓握”和“操纵”等基本动作的精确性。“Honda Avatar Robot”将以 2030 年实用化为目标,力争在 2023 年内开始技术验证。
  航天领域的挑战
  △将航天领域视为运用核心技术挑战“梦想”和“可能性”的舞台,加速研发。
  △运用燃料电池和高压水电解技术,在月球表面构建循环可再生能源系统
  △多指机械手、AI 支持遥控功能、高响应扭矩控制等技术应用于月球远程操控机器人
  △研究开发由年轻技术人员提议,应用了燃烧、流体、控制、制导等技术的“可重复使用小型火箭”
  本田将航天领域视为运用核心技术挑战“梦想“和”可能性“的舞台。充分发挥燃烧、制导、燃料电池和机器人技术等 Honda 的核心技术,努力在太空这一终极环境中研发新技术创造新价值。 
  △在月球表面的挑战:循环可再生能源系统和遥控机器人的技术应用
  随着国际上将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到地球之外的热潮高涨,Honda 已开始着眼在月球表面的活动和开发。月球表面可能有水存在,其用途的各种可能性正受到关注。Honda 的目标是,利用迄今研发的燃料电池技术和高压水电解技术在月球表面构建循环可再生能源系统,为此正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进行联合研究。
  结合 Honda 的燃料电池技术和高压水电解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将水电解后储存为氢和氧,利用燃料电池技术将氢和氧用于发电,即可提供电力。此外,氧气可以用于人类在月球表面驻留的生活区,氢气还可以作为火箭起飞和降落的燃料,Honda 旨在通过构建循环可再生能源系统为各种载人航天做出贡献。
  此外,为了把宇航员的危险降到最低,月球远程操作机器人能够实现让人留在地球,却可以体验到和在月球一样的感觉,这项研发预期会运用到 Honda 的多项核心技术,如为 Avatar Robot 开发的多指机械手、AI 支持远程控制功能、可缓解碰撞的高响应扭矩控制技术等。这些已被 JAXA 的宇宙探索创新中心采纳为研究主题,并已于今年 2 月开始联合研究。
  △运用了核心技术的可重复使用小型火箭
  “本田想运用在各种产品研发获取的燃烧、控制技术来制造小型火箭”这一年轻技术人员的提案,促使本田开始了小型火箭的研发。在观测温室效应和异常天气等地球状态、以及为实现车载互联而必须的大范围有效通信等各种领域,人造卫星都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与发射需求相比,火箭处于短缺状态。为了解决这一课题,本田正在研制一种小型火箭,目标是向低轨道发射小型人造卫星。不仅如此,本田计划应用在自动驾驶研发中获得的控制、引导技术,使发射后的火箭一部分着陆,从而实现重复使用。  
  本田在环境和安全方面追求极致的基础上,还将运用长期积累的核心技术向新领域不断挑战,通过独创性研发为人类的时间和空间带来全新价值。
  
  

 
 
上一篇:Rivian正式提交IPO申请 特斯拉的劲敌 下一篇:国内油品差,主要就怪它   返回  关闭  打印
 
     
 
English China Español Русско Portuguese العربية Nederlands Français Deutsch Ελληνικά Italiano 日本語
闽ICP备14013449号-2
E-mail:sales4@vepump.com Fax:+86-594-3600560
CopyRight?2003 ChinahanJi Power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Chinahanji Power Co.,Ltd is a manufacturer specialist in diesel engine parts.Our major products are Ve Pump,diesel injection parts, diesel nozzle,diesel fuel injection system,and the interrelated products (such as Head Rotor,Feed Pump ,Cam Plate, Drive Shaft , Magnet Valve , etc.),Diesel Plunger(A ,AS,P,PS7100,P8500,MW type, etc.) ,Diesel Nozzle (Dn,DNOPDN,S,SN,PN and so on.),Delivery Valve,Cat Pencil Injectors and so on.